台中電廠九號倉庫屋頂,目前正進行試驗性質的小燕鷗人工繁殖地棲地營造及維護工作,6月份卻發現了一對新住民台灣夜鷹進行育雛繁殖!
台灣夜鷹(Caprimulgusaffinisstictomus)是台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,也稱林夜鷹,廣泛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區域河床地帶及河岸的灘地、草叢,屬於夜行性鳥類。近年有都市化現象,會利用建築物頂樓進行繁殖。
台灣夜鷹築巢的地面通常是開闊、能保持乾燥的砂地、石礫地、水泥地等。白天可藉太陽照射使地面溫度提高,有助於鳥蛋孵化。晚上則藉由親鳥孵育及乾燥地面減少因熱傳導使蛋過度降溫。
根據文獻指出,繁殖期約為每年3~6月,但繁殖成功率不高,僅47.8%,其中幼鳥成功孵化率更低,僅有35.3%,但在幼鳥孵出後有94.1%機率可成功長成離開領域。因此台灣夜鷹繁殖成功的關鍵期在於親鳥孵蛋時期,這時期親鳥較容易棄巢。(洪福龍等,2004)
由於台灣夜鷹主要以空中飛蟲為食,因此能有效控制蚊蟲密度,稱牠們是都市益鳥並不為過!目前廠方正以監視錄影機密集監控觀察,期望幼鳥可順利成長。